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古籍中記載白酒的健康及作用
千百年來,我國勞動人民就一直用白酒來解疲勞、提精神、祛寒鎮(zhèn)痛、強身健體。
東漢班固《漢書食貨志》稱酒為“百藥之長”
東晉張湛《養(yǎng)生要集》曰:“節(jié)芬劑而飲之,宣和百脈,消邪卻冷”。
唐代“藥主”孫思邈對酒有“少飲,和血益氣,壯身御寥,避邪逐穢”和“作酒服,佳于丸散,善而易服,流行迅速”之說。
唐代陳藏器《本草拾遺》評價酒能“通血脈,厚腸道,潤皮膚,散濕氣。消憂發(fā)怒,宣言暢意。
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有多處關(guān)于白酒效用的記載,如“面曲之酒,少飲則和血行氣,壯神御寒”“適量飲酒可消冷積寒氣,燥濕痰,開郁結(jié),止水泄,治霍亂瘧疾噎膈,心腹冷痛,殺蟲辟瘴,利小便,堅大便”“燒酒,其味辛泄,升陽發(fā)熱,其性燥熱,
勝濕祛寒,故能怫郁而消沉積,通膈噎而散痰飲,治泄瘧而止冷痛也”等。
清朝王士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有云:“消冷積,御風(fēng)寒,辟陰濕之邪,解魚腥之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群經(jīng)之首,大道之源”
的《易經(jīng)》中多次直接或者間接地提到了酒。
《易經(jīng)》需卦“九五”的“爻辭”說:“需于酒食,貞吉。意思是酒與其他食物一樣,是維持人類生命的必需品,是中正祥和、德澤萬民的完美象征。
《易經(jīng)》坎卦“六四”的“爻辭”說:“樽酒,簋貳,用缶,納約自牖,終無咎?!奔窗丫瓶醋髡蠊饷鳌詮妱傄?、坦誠來往、克服困難、避免災(zāi)禍之吉祥物。
可見,從很早的時候開始,酒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(guān),酌友醬香酒,小酌一杯。
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